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旺報社評》韓國限縮總統權,台灣呢?ン

韓國總統尹錫悅確定下台,韓國憲法法院八名法官全數同意國會提出的彈劾案,認定他在2024年12月宣布戒嚴,動員軍警干預立法機構運作,已違反憲法並對韓國民主制度造成傷害。尹錫悅從發動戒嚴、被國會彈劾、拒捕到最終由憲法法院做出裁決,引發韓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與社會對立,如今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被罷免的總統,保住韓國民主化的成果,也展現韓國民主的成熟與韌性。

憲法法院挺民主

整個看來,憲法法院法官對民主的堅持與對憲法的忠誠固然可貴,但從軍方面對戒嚴令的謹慎、國會捍衛立法尊嚴的堅定,到民眾不畏嚴寒上街抗議,在在向世人證明韓國經歷民主化洗禮後,即使在面對北邊專制政權的軍事壓力,也拒絕犧牲民主價值的決心。

韓國社會長期左右對立、地域歧見、貧富惡化甚至性別衝突一時仍然無解,民主政治也從不幻想一個人或一個決策能解決社會國家所有痼疾沉痾,其可貴之處在於有不斷完善修正錯誤的機制。尹錫悅戒嚴事件告一段落,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提議修憲限縮總統權力,並建議在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同時進行修憲公投。修憲的主張已經獲得民意高度支持,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上月一份民調顯示,54%受訪者支持修憲改革總統制。這種自我完善更顯現出韓國民主進入更自省與更精實的階段。

韓國上次修憲是在1987年,當年規定總統直選、任期5年且不得連任的總統制。這套制度造成總統權力過於集中,容易出現親信政治與家族腐敗的問題;由於單一任期,不得連任,政策因政府更迭過於頻繁、缺乏連貫與長遠規劃,容易出現煙火式政治工程;當總統和國會分屬不同政黨時,容易造成政黨惡鬥的政治僵局。

制度的缺陷與政治風氣的腐敗讓韓國總統成了高風險的職位,從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到現在的尹錫悅,都遭受到不同形式的法律處分,或遭到罷免,或判刑入獄。

近年韓國進步派及保守派都曾支持修憲,同意修改為總統一任4年、可連任一次,但選舉後幾乎都沒有具體動作。現在因為尹錫悅的濫權妄為終於讓朝野痛定思痛達成共識,通過修憲化解政治僵局,出現難得的「憲法時刻」。

憲制難約束總統

不過,目前出現的修憲主張似乎對於總統相對多數決出現「少數總統」以及總統與國會任期不一致造成「跛腳總統」兩大問題討論不多,這樣的修憲對於能否化解長期且深刻的政黨對立仍有待檢驗。

台灣有類似的憲政缺陷,沒有預防出現「少數總統」的兩輪選舉制,加上「贏者全拿」的行政權、國會對總統的制衡權不完備,形成比韓國更嚴重的「超級總統制」。這套制度在總統與國會同黨且完全執政時,容易出現恣意妄為的濫權,在朝小野大時則形成忽視民意、藐視國會的政治僵局。

韓國與台灣冷戰時代同受威權統治,也都在1980年代進入民主化進程,相較韓國,台灣未出現「光州事件」的悲劇與重大社會衝突,以一種寧靜革命的方式完成體制改革,最終達到政黨輪替,走上民主鞏固。但是,就像許多領域一樣,曾經領先韓國的台灣,在政治民主上也逐漸被超越。

當尹錫悅以應對北韓威脅,需清除「親北韓勢力」,才能維護自由與憲政體制為由頒布戒嚴令,卻沒有說服軍隊、自己的政黨、人民以及法官,因為韓國人民堅持自由民主,顯示了韓國公民社會的成熟。

台灣憲政制度同樣設計不良,總統不必對國會負責,立法權不足以制衡行政權,放任總統以執政黨主席身分操控行政、司法與監察權,幾乎不受任何憲政制約。「超級總統」縱容執政黨濫權貪腐,在野黨無力監督導正,只能用質詢權批評,因而朝野尖銳對立,相互仇恨動員,造成台灣社會更加撕裂與對立。

面對憲政失序現狀,我們不只在棒球場想贏韓國,在民主路上也好想追上韓國!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