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時論廣場》 跳出關稅戰盲點 探尋活路(詹滿容)ン

自美國川普總統於「解放日」對包括「骯髒15國」在內的各國公布「對等關稅」以來,引爆了美國國內分歧和全球反彈的震撼彈,觸發了怨聲載道的地雷,展開了以牙還牙「貿易戰」的序幕。由於WTO爭端解決機制功能幾近停擺,不確定因素有如颶風螺旋飆升,各國保護政策抬頭,引用WTO的「防衛條款」自我詮釋,單邊主義取而代之。而自川普第1任期第1天簽退了CPTPP成員後,複邊整合也業已開展,國際間刻正探討一個全新的貿易體系建置。

美國的問題癥結是聯邦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目前財政收入結構是:個人所得(現占聯邦政府總稅收87.1%)、社保醫保(36.4%)、企業所得(7.6%)、消費稅(2.1%)、關稅(1.9%)、其他(1.4%)。且不論馬斯克大刀闊斧地裁減政府雇員所引爆的抗議聲浪,川普以為在美國稅收方面,與其加徵國內稅收,引發眾怒,倒不如對外國貨品加徵進口關稅,以圓他「非常富裕」的美夢。

然而,川普的邏輯有許多失算之處:一,關稅增加將會轉嫁國內,使物價上漲;二,美國布局於海外的企業即將面臨遭受報復的風險,未能替代轉移布局,利潤也因高關稅的副作用而相形壓縮;三,股市信心指數低迷、甚或引爆崩盤;四,國內社會的分歧有增無減,包括有關總統的政策是否踰矩違憲、反對黨的角色拿捏,以及企業界可願先聲奪人、先受其害。前總統歐巴馬業已呼籲全民應做出犧牲,抵制川普禍害美國的關稅政策;五,貿易夥伴不甘束手就擒,已用單邊、雙邊、複邊與多邊的多元策略,因應川普一手摧毀美國引領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另外開啟嶄新的全球經貿體制。

賴總統宣布的5大應變策略,雖在既有的盲點局限中本就發揮有限,但也應及時跳出狹隘的框架,開創先前所忽略的寬廣活路:

一,未行主權之實、繼續甘受蹂躪:標榜「台灣主權優先」的賴政府,以為宣誓效忠美國、「不採報復」行動就會得到川普青睞。殊不知之前的台積電加碼投資不但「賠了夫人又折兵」,形同束手無策的小三,恐加速成為被榨乾的「棄子」而已。

台灣在因應美國的非理性32%貨品關稅時,其實不必宣告「不採報復關稅」,而是應及時宣告馬上重新檢視對美投資政策,以及對美服務貿易的審核,捍衛台美貿易投資的確切「對等互惠」,而不是讓美國予取予求,卑躬屈膝地任人擺布。

二,加強雙邊合作、累積應對籌碼:美國長年的醫療社保積弱不振,台灣可發揮大健康產業的能量,尋求互補的合作。賴政府也應號令全球各駐外經貿單位,研析各國對於川普的貿易政策有何因應策略;當地國與台灣經貿政策上有何強化合作之處;當地國在其他複邊機制的推動狀況,如何將臺灣累積的產業能量,彈性實質地貢獻於國際社會,並為企業界另闢生路。目前歐盟與東協都是台灣強化雙邊關係的絕佳對象,台灣應掌握機先。

三,強化APEC與WTO的參與,並開拓其他國際合作機制:APEC與WTO有許多成員國仍對於現有機制不放棄,我們既已成為可接納的成員,務必推行利己利人的可行方案,跳脫傳統壁壘分明、弊大於利的行為、杜絕自我設限、務實檢討偏差狹隘政策,才能廣受國際社會非口惠的支持,落實拓展國際空間之實。亞太區域的CPTPP及RCEP業已如火如荼地鞏固根基,台灣倘再畫地自限,將加速企業出走潮。

四,團結國內產官學媒智慧、面對當前經貿的挑戰:期盼賴政府團隊摒除政黨內鬥,收斂大罷免的動員,致力政黨協商、精準算計關稅戰的得失利弊,共同研擬累積談判籌碼,才不負全民的託付。(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禪智公司創辦人暨總裁)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