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中年發福是宿命,或是減肥不夠努力。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最新研究發現,中年發福重要關鍵在於身體慢性發炎,造成脂肪細胞內亂,這不但會發胖,還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代謝失調,建議中年減肥,可從吃綠茶、薑黃、莓果與富含Omega-3油脂等抗發炎食物做起,先讓身體細胞冷靜下來。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很多人年過30、40歲後,明明吃得不多、運動也開始規律,卻還是變胖,腰圍、血糖、膽固醇全上升,懷疑是否不夠自律。2025年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發現中年發胖的關鍵,常不在不夠努力減肥,是在於如何控制體內慢性發炎。
張家銘指出,人年輕時,脂肪組織裡會釋放出細胞外囊泡,裡面裝著一種小分子核糖核酸的訊號分子,讓脂肪裡的免疫細胞溫和、穩定,不亂攻擊,但到了中年,這些脂肪幹細胞老化了,釋放出來的細胞外囊泡變少了,裡面小分子核糖核酸含量也下降,巨噬細胞收不到訊息,結果就是過度反應、發炎升高,整個脂肪組織,進入一種叫做慢性發炎性老化狀態。
張家銘指出,這不只是讓我們變胖那麼簡單,更會推動胰島素阻抗、脂肪堆積、代謝功能失調,是中年開始「失速」的開端,上述研究提供一個過去常忽略的事實,中年發福不是因吃太多才胖,是因為脂肪細胞一直在發炎。
張家銘指出,中年人減肥,第一步不該是踩油門式的節食與爆汗運動,而是先讓體內發炎冷靜下來,建議在飲食上,可以多補充具有抗發炎作用的食材,例如富含Omega-3的深海魚、亞麻籽油,及含有多酚類的綠茶、薑黃、莓果等,這些食物不但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也具有穩定脂肪幹細胞的功能。
張家銘指出,運動不用太激烈,間歇性有氧與阻力訓練更能促進脂肪細胞代謝與幹細胞修復,而不是一天跑10公里這種對中年身體反而可能產生壓力的做法,此外,也要有充足的睡眠。
張家銘指出,減肥其實不只是減去體重,更是情緒與作息的平衡修復,這也意謂未來減重治療會走向「訊號修復」,修復身體發炎訊號,而非「熱量控制」的時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