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小弟初入杏壇,第一年教書,獲得錄取台北市一所知名的女校,任教觀光科系英文科。那一班女娃,有個乖孩子謝同學是學藝股長,畢業後當導遊領隊帶團,赴大陸旅遊。而就在廣西桂林當地,遇見了她此生的真命天子秦先生,他們的愛情結晶,女兒如今已經在台上國中了。
這個如同天方夜譚的愛情故事,有緣千里來相會,而桂台之間恐怕更不只千里萬里,真是因緣原本天註定,愛情來了,什麼都擋不住。而且他們夫妻同心,聯手經營的旅遊事業,在兩岸都非常成功,堪稱是當年觀光科系,那一屆畢業的傑出校友。
而我身為女主角的老師,知道這樣的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原本只是驚喜與祝福。但沒想到,今年暮春三月,我也來到廣西貴寶地。因為小弟夫婦有幸,承蒙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聯合會,理事長賀樺女士的邀請,參加了廣西三月三的盛大慶祝佳節活動。
農曆三月三,又稱為上巳節,剛好今年也是乙巳年。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廣西省,這不僅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等世居與此的民族,他們的年度盛會。
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誕辰,因此在廣西農曆三月三,不只是壯族傳統的外出踏青日,也是詩歌節,壯族祭祖,又祭拜盤古和布洛陀始祖的重要節日。
我們一行人遠道而來,躬逢其盛也不落人後,參與了當天三月三的一些傳統習俗活動。例如對山歌,每年的三月三,壯族人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其實台灣的客家山歌對唱,也不遑多讓。尤其是採茶時節,此起彼落好不熱鬧!因為筆者也有二分之一的客家血統,內人也是正港客籍,所以略知一二。而壯族的山歌文化和三月三節日的融合,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而且每年的三月三也是為了紀念廣西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一個民間紀念性節日,也稱之為歌仙節。
還有竹竿舞,跳竹竿是壯族人民最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一種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舞蹈,一般是由幾十個演員敲擊竹竿,在演員的帶領下,讓客人參與共舞同樂。剛好這一類的舞蹈在台灣也有,幾乎是一模一樣。可能是因為在寶島,也有為數不少的少數民族和原住民同胞。
再來是品嘗五色糯米飯,五色飯是廣西多個少數民族,所共有的一種傳統美食。因為採用純植物性的天然染料,使糯米飯呈現出黑紅黃紫四色,再加上原來的白米,共五種顏色而得名。這是廣西少數民族,每逢清明節和三月三的標準配備食物。
這次的廣西之行,除了主要是參與三月三的民族聯歡活動,也利用了大巴士和高鐵,遊歷了幾個大城市。例如去參觀了位在南寧的廣西民族博物館,考查廣西三月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和展演活動。又到了工業大城柳州,參訪螺螄粉產業園區,當然要就地當場品嘗,最道地的螺螄粉口味。也參觀了柳州城市規畫展示館,又搭乘遊船4個小時,詳細考查灕江水系和水文景觀。也參觀了陽朔雞窩度假鄉村,還有桂花公社以及桂林城的象徵,象鼻山,東西巷和逍遙樓等等名勝古蹟。堪稱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美景當前,除了收穫滿滿。小弟也不禁突發有感。因為此行的團長賀樺女士,也身兼台灣新住民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的理事長。所以團員既有新住民、老住民、原住民、台青、學生、老師、護理師、檢驗師等等,就像台灣移民社會的百工人等,由各類族群組合而成。特別在此清明時節,來到桂林寶地一遊,或是返鄉掃墓,或是參訪學習等等。也誠如賀樺理事長,有天語重心長的說了,之前兩岸的種種風波,不須再議論紛紛,或是隨之起舞,應該要低頭默默努力工作,踏實生活,平安度日。社會的諸多紛擾不安,可以休矣,小老百姓的生計最要緊,能夠安心吃口飯,照顧好家中老小,就是最大的幸福。(黎家慶/英文教師)
【徵文啟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