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初期常沒有症狀。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分享有位60多歲女子,被安排做大腸鏡檢查,原本女子期待2個月後檢查,但他抬頭望向女子,發現她相對高齡、身材豐腴、皮膚又白,雖沒有血便與排便習慣改變等疑似大腸癌症狀,仍要求女子盡快受檢,「果真老司機的第六感是可信的」,女子得了大腸癌。
葉秉威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上述女子2周前就醫,指自己糞便潛血呈現陽性,一如往常,他建議女子要做大腸鏡,女子很爽快就答應了,但指名希望由他進行,但他看了行程,若要指定是他,要排到6月才能做,女子強烈表達希望等他,他本來想說,對方這麼堅持,不然就算了,就讓女子等到6月吧。
葉秉威指出,隨後他抬頭望向女子,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告訴他,女子可能有些狀況,相對高齡、身材豐腴、皮膚看起來有點蒼白,且沒有做過大腸鏡,雖然經過詢問,女子沒有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但他仍鄭重的要求女子,這1、2個禮拜就先找其他醫師做檢查,結果這幾天查病歷時,發現女子果然有大腸癌。
葉秉威指出,根據國健署大腸癌篩檢指引,大便潛血陽性,應在半年內做大腸鏡,拖得越久,大腸癌比例越高。潛血陽性病患,平均有5%有罹患大腸癌風險,1%是晚期大腸癌,拖至1 年,大腸癌比例升至10%。
葉秉威指出,雖然等到6月做,女子也沒有延遲到,但總希望可以及早診斷與治療;他也慶幸地說,「人有時候真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做了上萬支大腸鏡老司機的第六感還是蠻可信的。」
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致一表示,肥胖、常吃紅肉或年逾60歲者,都較好發大腸直腸癌,部分患者還會因腫瘤出血,有貧血、臉色蒼白的表現。此外,血便或糞便潛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則是大腸直腸癌較常見的症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至44歲且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