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瘦得更快、身形更完美,越來越多人選擇進行抽脂手術,不過醫師提醒,這並非沒有代價的捷徑。抽脂雖然是常見的醫美療程,但其實暗藏高風險,其中最嚴重的「脂肪栓塞」,致死率竟高達五成以上,成為醫界高度關注的潛在風險。
整形外科醫師吳宗翰表示,抽脂手術原理是先打水進入脂肪層,再利用設備將脂肪與水混合後抽出,就像「把豆腐變成豆漿抽出來」,過程中雖然看似平穩,但若處理不慎,極有可能導致併發症。
事實上,台灣也曾發生多起相關意外。Dcard上就有網友分享,2024年初花了二十多萬元進行環抽療程(大腿、腹部、手臂),總共抽出約10公斤脂肪與體液,沒想到甫從麻醉恢復便突然昏厥,經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更早在2022年,一位26歲女性在進行脂肪移植手術後不幸身亡,讓抽脂風險議題再次受到關注。
吳醫師也進一步說明,一般抽脂最常見的術後反應包含局部腫脹、疼痛、皮膚凹凸不平,甚至可能出現燙傷或皮膚壞死。若脂肪抽取過量,還可能導致心血管併發症、出血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皮下血腫等問題。
根據醫界建議,以亞洲人體型來看,單次抽脂不宜超過5000cc脂肪與體液混合物,手術時間也應控制在3到4小時內。儘管整體併發症發生率約為0.25%,但「脂肪栓塞」這一項風險若真的發生,後果極為嚴重。
吳宗翰提醒,有慢性病、心血管問題或血液性疾病的民眾,不建議輕易嘗試抽脂療程,應選擇經驗豐富且有良好評價的專業醫師評估。他強調:「手術過程中會觀察抽出的脂肪顏色,若顏色過深代表血水過多,就應該立刻停止操作,以避免風險進一步升高。」
他也呼籲,不論任何醫美療程,務必事前審慎評估身體狀況與手術風險,避免因追求美麗反而損失健康,甚至釀成憾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