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大關稅時代需要的領導力ン

大關稅時代來勢洶洶,標誌著全球秩序的一次劇烈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對台灣而言,台積電出走是國殤事件,美國總統川普完全不急著和賴政府談判,因為關稅大刀已取得成果。賴總統該擔心的,是高關稅對台灣產業鏈重生與經濟成長的傷害。

可嘆的是,政府在因應川普對等關稅的作法荒腔走板,絲毫不見領導力的表現!舉例來說,面對川普對等關稅不合理的霸淩,賴政府的因應措施竟然是「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台灣投資美國」國家隊+對美零關稅談判等,「領導力失落」令人遺憾。

台灣在護國神山產業鏈出走後,AI產業也再度面臨空前的危機,雖朝野有心重建下一個護國神山,但台灣在科技、教育、產業、人才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領導力失落正是「後關稅」時代產業鏈重生的致命危機。

台灣除了早期的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新創產業乏善可陳,只能陷入緬懷過去「四小龍」的榮光而不能自拔!在創新掛帥、速度優先的智慧網路時代,PC甚至半導體世代的領導人,是否能有效治理全方位跨領域經營,橫跨技術失控、社會結構、經濟分配、軍事安全等高爭議性的智慧產業經營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使命及創新手段,傳承不該只局限在生命的延續中,在科技產業更迭中也有其應該扮演的角色,不論是突破性或者傳承式的創新,都必須配合時代的演進及科技發展的進程。「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就是資源錯置,而若輸在起跑點,整條路走來就不可能順遂。

PC/IC世代的「代工」文化也因為智能技術興起而產生領導力不對稱的問題,而AI產業所產生品牌化、規格化、規範化、快速變化的「產品」導向式的經營模式,使得台灣傳統代工產業中碎片化、被動式、小確幸等產品策略顯得格格不入,領導力方向的轉換變成為關鍵。但60至70歲「老人當家」的常態也已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梁文鋒(1985)、王興興(1990)、陸朝陽(1982)、曹原(1996),跟大陸這幾位檯面上的科技菁英相較,台灣顯得老態畢露且進化遲緩,但似乎也已經回不去了!

大關稅時代來臨,未雨綢繆規畫產業鏈重生刻不容緩,講求適才適用、審時度勢的領導力扮演關鍵角色。科技創新包括領導人學識素養、生活閱歷、洞獨先機前瞻能力的組合。若賴清德政府與國民黨能超越黨派利益,推動結構性改革,並在兩岸關係中尋求務實平衡,方能在對等關稅時代的挑戰中穩住經濟與民心。關鍵在於能否擺脫「抗中」的意識形態桎梏,轉向以「台灣永續發展」為核心的治理邏輯。(作者為陽明交大退休教授)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