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旺報社評》全球南方興起是中國的機遇 ン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動無差別「對等關稅」貿易戰,中國大陸受害最重,但第一時間就宣布反制措施,顯得胸有成竹,除對內循環經濟有戰略自信外,近年包括金磚10國在內的全球南方經濟勢頭看好,與中國大陸政治、經濟關係日趨緊密,讓中國應對美國關稅戰有充裕的迴旋空間。

戰略迴旋 揮軍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資源豐富,2024年GDP總額全球佔比超過40%,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80%,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金磚國家GDP全球占比已超過七國集團。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4年估計,未來5年全球GDP增長55兆美元,其中70%來自全球南方,世界經濟重心往全球南方轉移趨勢明顯。

全球南方概念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名詞。全球南方興起,一方面因其經濟影響力日益擴大,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凸顯;另一方面,「全球南方」更積極地在國際舞台上發聲,熱衷參與多邊組織,尋求推動國際治理體系革新。

全球南方影響力攀升,不只源於經濟實力成長。2024年西班牙埃爾卡諾皇家研究所發布「全球存在指數」,用來衡量各國在全球化進程的綜合指數,除綜合國力外,該指數還包括各國在經濟、軍事、科學、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影響力。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南方總體水準持續增長,北方國家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南北差異減小。

隨著全球南方崛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將重新布局,並引發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其中蘊藏的三大機遇不可忽視。首先是投資機會,全球南方人口超過63億,占全球人口7成。這些國家不但人口多,而且持續成長,擁有年輕人口紅利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消費市場欣欣向榮。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2022年流入發達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37%,僅3780億美元,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則成長4%,增至9160億美元。西方創投資本很早便在非洲、印度等地投資布局,對當地企業有較大的金融影響力;大陸資本進軍全球南方國家較晚,聚焦在基建、科技設備等實體產業,用真金白銀為全球南方打造更好的投資前景。

西方封閉 南方堅持開放

二是新興產業崛起。全球南方已初步形成新興產業完整供應鏈,如巴西的生物燃料產業、印度的資訊科技產業、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績都很亮眼。全球南方國家工業化起步晚,轉型負擔比發達經濟體小,因而在綠色、數位等新興經濟領域更易快速推廣。譬如在非洲,受惠數位基礎設施的推廣,電商和數位娛樂消費迅速成長;南非、納米比亞、象牙海岸等國太陽能、電池儲能等,建設進展較快,綠色經濟潛力十足。

第三是更多國際公共財投入。「全球南方」透過一系列國際組織(如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的構建,和重要國際多邊會議(如金磚國家峰會、G20峰會)的參與,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影響力日益擴大。國際地緣政治動盪,全球南方多拒絕在大國間選邊,堅持戰略自主與獨立,期透過多邊合作,為世界帶來更多公共財。

當西方國家設置貿易壁壘、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全球南方卻堅持開放。《2023世界開放報告》研究指出,從2008到2022年發達經濟體開放指數從0.8543降至0.7882,下降7.7%;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則從0.6741升至0.7067,提高4.8%,顯見西方走向封閉,南方走向開放。台灣的眼光不能只放在西方,全球南方將帶動新一輪全球產業升級,創造更多需求與投資機會。能否參與「全球南方」的興起,對台灣長遠發展會有影響。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