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海納百川》台美零關稅談判 不能只是單邊倒貼(王青勇)ン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示,將比照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與美方「從零關稅談起」,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啟動談判。此舉乍看氣勢十足,實則潛藏三大風險:一是談判起點錯置,二是政策架構倒貼,三是讓利回饋機制缺失。若不立即修正,台灣恐再度陷入「先行承諾、事後被動、訂單無門」的談判泥淖。

首先,「比照美加墨」是錯誤對標。美加墨協定乃三國地緣連動、制度整合之產物,與台美高度不對稱的經貿關係不可類比。若未先設置對等談判條件與明確換單條款,即以「零關稅」作為開場,只會淪為單邊讓利。更何況,美國歷來對外經貿談判都非全面零關稅,川普時代更強調「美方主導的公平貿易」,怎能輕信會對台灣全面開放?

第二,政策設計過度傾向「以買代賣」,根本脫離中小企業實況。目前行政院已盤點對美農工、石化與軍事採購計畫,並鼓勵台商擴大對美投資。然而這些「看得到支出、看不到收入」的部署,既無法兌換市場訂單,也無助出口變現。許多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是「訂單」、「通路」、「金流」,不是政府去買美國天然氣,也不是台積電去蓋晶圓廠。國家讓利,卻無制度確保民間受益,形同資源外溢。

第三,整體政策缺乏「出口回饋」與「接單轉化」機制。賴政府若真想提升出口韌性與產業獲利,應在談判架構中納入「換單條款」,即每一項採購或讓利都需對應具體出口目標,透過接單媒合、出口保險、訂單融資等手段,協助企業將談判紅利轉化為現金流。

此外,美方多年來對台科技產品設下管制、對低價商品懷疑產地問題,若我方為求談判順利而一一讓步,卻未換得關鍵市場門戶,等同自廢武功。真正成熟的談判,是以利益兌換為原則,而非政治誠意堆砌。

我們呼籲賴政府,對美談判不是外交儀式,也不是選舉話術,而是關係全台數十萬中小企業能否生存轉型的現實戰場。談判可以有理想,但更需要現實條款。沒有訂單的零關稅,只是另一次昂貴的單方面承諾。

(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