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退化性關節炎,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老了、年紀到了。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膝蓋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當腸道裡的甘牛熊去氧膽酸(GUDCA)濃度下降,會減少能保護關節的好菌,提高退化性關節炎機率,因此要保養關節,可從改善腸道健康著手,多吃發酵食物、高纖蔬果,與避開高糖高脂與加工食品。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2025年發表在頂尖期刊《Science》的一篇研究,分析超過1800位人類代謝體資料,與結合小鼠實驗與腸道菌相分析,發現腸道裡的特殊膽汁酸—甘牛熊去氧膽酸(GUDCA),和關節健康有密切關聯。
張家銘指出,GUDCA是一種由腸道好菌與我們身體協同產生的訊號分子,能調節免疫反應與代謝平衡,最關鍵菌種叫Clostridium bolteae 的益生菌。這種菌在健康人腸道裡會幫忙產生GUDCA,影響整體的抗發炎能力。
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體內GUDCA 濃度顯著下降,這與Clostridium bolteae減少有關。也就是說,當這種益生菌變少、GUDCA不足,身體內用來保護關節的修復訊號就中斷了,關節退化也就展開了。
張家銘指出,如果想讓腸道幫助身體修復關節,可以從餐桌開始,飲食上做到下列兩件事。
■吃有益腸道健康的食物:多吃泡菜、優格、味噌等發酵食物,與地瓜、燕麥、洋蔥、大蒜、香蕉等高纖蔬果,這些都有助於腸道內益生菌生長,特別是Clostridium bolteae這類能幫忙產生GUDCA的好菌。
■避開高糖高脂與加工食品:這類食物容易讓菌相失衡,壞菌增多,好菌減少,連帶影響膽汁酸代謝與腸道細胞分泌有助抗發炎、保護軟骨與修復細胞的 GLP-1。
張家銘指出,我們一直以為膝蓋痛是是身體老了的自然結果,但上述研究告訴我們,其實很多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是因為身體裡那套原本用來「自我修復」的系統沒啟動,這套修復機制,關鍵來自腸道,腸道裡的細菌、每天吃進去的食物,要保養關節,與其依賴止痛藥或反覆注射玻尿酸,更值得提早開始做的是從腸道保健做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