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會造成多種疾病,損害身體健康,醫師陳潔雯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只會出現在重度肥胖者身上,即使只是輕微超重BMI >25,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者。如果常出現凌晨3點醒來、吃完容易昏昏欲睡等4症狀,可能代表已經處在代謝失衡前期。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在臉書發文指出,最新發表於NEJM研究顯示,肥胖與多種心血管與代謝疾病有「強烈且逐級上升」的關聯。英國團隊研究超過27萬名成年人的數據,將BMI分類後,發現當BMI升高,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高出近11倍、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7.7倍、代謝功能相關脂肪肝風險提升6.7倍,此外高血壓、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大幅上升,痛風、中風、冠心病、靜脈栓塞等疾病風險在肥胖組中也明顯增加。
更重要的是,上述這些風險不只會出現在重度肥胖者身上,只要輕微超重BMI >25,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者。陳潔雯提醒,肥胖不是單純外觀問題,而是牽連整個代謝系統、內分泌調節與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以為自己只是「有點胖」,但實際上已經出現高胰島素血症、脂肪肝,甚至是清晨低血糖、夜間打鼾等警訊。
陳潔雯也列出4點情況,如果出現就可能代表已經處在代謝失衡前期:
1.吃完容易昏昏欲睡
2.凌晨3點常常醒來
3.不吃東西反而更容易心悸或發抖
4.常常腰圍比體重更難控制
彰化基督教醫院官網指出,代謝性失衡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如果不重視,長期會發生各種併發症,尤其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中風、腎臟病和主動脈剝離等等,而肝臟相關的併發症則是肝硬化和肝癌。
衛福部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必須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而國際上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或腰圍來評估肥。在國內當BMI≧24為過重,≧27是輕度肥胖,>30是中度肥胖,在35以上就屬重度肥胖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