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ップ > ニュース一覧 > 記事
石齊平專欄》中國國運三大機遇ン

2025年開年以來,談論中國國運的話題和觀點一下子多了起來,這當然跟去年底、今年初突然間蜂擁而現的各種突破有關,從科技到軍事到文化,讓人目不暇給,也讓國際感到震撼,因而聯想到中國國運,認為國運明顯要開始轉旺了。

其實中國國運轉旺已非一日,現在才認知到已是後知後覺,再說認知不等於真知,也就是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必須對現象深入觀察分析,解讀其何以如此變化的脈絡與邏輯,才能看清與確認當前中國運勢之振衰起敝,由弱轉強,乃是歷史發展與邏輯的必然,並且,大概率將持續長久。

作為科學分析,第一步,首先得搞明白,何以人類3000年歷史的前2800年中國始終位居前沿甚至第一,卻在近代運勢急轉直下,以致在1840年至1949年期間觸底。我認為這是中國連續錯失了三大機遇的結果:一是自16世紀以來的海洋機遇,這個機遇成就了西方連續9個海洋強國,讓它們以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將原來從來第一的中國打入了歷史發展的最低谷;二是自隋唐以降長達逾千年的以四書五經為內涵的科舉制度,扼殺了原本中國也是世界第一的科技潛力,最後被以後來居上搞出工業革命的西方碾壓;三是錯失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甚至一度誤入了全民所有制的計畫經濟的誤區,扼抑了原本也是世界最強的民族積極性,以及嚴重錯配了寶貴的資源。正是這三大因素的疊加,百多年來中國的運勢才持續下行,以致於弱到不但被國際貶抑藐視,甚至連自己都失去了信心,以為中弱西強乃理所當然。

《易經》「泰卦」云:否極泰來。1905年,正當中國運勢處於最低潮之際,清末廢除科舉,並引入新式學堂,習數理化;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重新認識並擁抱科學,民國時期已大師輩出。1949年新中國成立,雖一度誤入公有計畫誤區,但1979年鄧小平大力扭轉,改革開放,重新找回市場經濟,半世紀以來,民族積極性終於獲得充分釋放,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開始直追美國,同樣也是2010年,無緣西方第一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勉強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尾巴的中國,如今已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位居全球前沿並可望開始領跑。就是此時,中國原本被壓抑許久、從來是世界第一的科技DNA,終於也開始被陸續激活,這只要看當今全球AI領域是誰家天下就知。

在人類史無前例強大的製造業的支持下,中國也正在重返海洋,並且將毫無懸念地取代之前的9個海洋強國,重返在更早之前中國原本即是全球第一海洋強國的地位。

因為曾經連續錯失三大機遇,中國運勢從高峰掉入低谷;如今三大機遇一一找回,中國國運豈有不否極泰來之理。西方人除極少數大智慧者(如上世紀英國大歷史學家湯因比)都看不懂中國,對他們看到的當代中國現象感到意外、錯愕、不解,甚至有所不滿、嫉妒、敵視,只是規律與邏輯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続きを読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